雖除了吃藥、戴假髮,手術植髮一直是很多禿髮者又愛又怕的終極選擇。醫師指出,做植髮手術不只手要巧,數學還要很好:得幫病人仔細計算每平方公分頭皮要種幾根毛囊;醫師還得有建築師的頭腦,畫出髮量、髮向分佈藍圖,希望能讓種出來的頭髮不但能長出來,還要自然又好看。
投入植髮行列十多年的整形外科醫師張衍爐說,植髮的確不簡單,早期取毛囊技術落後,很多是一束七、八根的往頭上種,頭頂上一個洞一個洞很不好看。到一九九六年,植髮醫學界開始將頭髮毛囊分解成平均一到二根頭髮「毛囊單位」來植,終於讓植髮後頭髮在頭頂的量與分布更為自然且精準。
新技術下,醫師必須在手術前,計算患者每平方公分平均髮量,隨後自後腦杓部位取所需的頭皮,並在顯微鏡下擷取需要的毛囊單位,光這個步驟就得花上四、五小時。之後在禿髮部位依所需髮量、順髮向打洞,再一單位、一單位的種,「如果不順髮向,種出來的頭髮會扁扁的、不自然」;橫著種則讓頭髮看起來多一點,效果更好。經驗顯示,黑頭髮、直頭髮、皮膚白晰的病人,種起來不容易有濃密感覺;捲頭髮、皮膚黑的人效果就很突出。
張衍爐說,植髮成功的頭髮可以用一輩子,國際間一般建議,植髮者應該要合併使用柔沛,以保住還沒掉光部位的頭髮。例如,地中海型禿髮者假如植髮後不使用柔沛,最後可能旁邊的原生頭髮得掉光,只剩下植來的「一座孤島」;額頭髮線後移的禿髮植髮後不吃藥的話,後面頭髮掉光光,剩前面一排毛,也「很難看」。
醫生通常要確認植髮病人願意接受「植髮加柔沛」的組合療法,植髮前說明也很重要,因為種髮後到完全長到夠長、感覺到有頭髮,約花上一年左右。台北醫學大學萬芳醫學中心皮膚科副教授蔡仁雨說,台灣人不喜歡開刀,擔心費用昂貴、對植髮缺乏信心等因素,讓台灣人的植髮率極低。依國外統計,平均每一百個使用柔沛的禿髮者,半數最終選擇植髮一勞永逸:在台灣,使用柔沛者靠植髮終結禿頭困擾的不到十%。加上台灣真正投入植髮行列的醫師不超過十人,是韓國醫界的十分之一不到,醫界主動提供的植髮資訊不多,都是國內植髮人口稀少的因素。
留言列表